Search

不打、不罵、不忽略,用心傾聽、真心交流

快開學了!突然想起某一年暑假過後去代課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不打、不罵、不忽略,用心傾聽、真心交流

快開學了!突然想起某一年暑假過後去代課時,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分享著有一位同學過世了的事情。

在整理完學生們片斷的訊息之後,我想起了那位同學和他的母親。那是一個充滿愛,結局卻讓人心碎悲傷的故事。

在那位學生二年級的時候,我帶過他的一堂台語課。那時他的媽媽就坐在他的旁邊一起上課,母子兩人有一樣的笑臉。當課程進行到看影片時,他媽媽很迅速的解說著畫面上的內容。

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他的媽媽會在課堂上陪同上課還解說吧?

那個學生在幼兒園大班前,都還是一位正常又健康的孩子。但是在大班的時候發現腦部長東西壓迫到視神經,後來雖然動過手術,卻還是失明了!所以在變成小學生的時候,他已經成為視障生。

從一個健康的孩子卻變成視障生,有多少家庭可以承受得住這晴天霹靂的打擊呢?

但他媽媽跟他都很樂觀,在小學校園裡總是笑容滿面的學習。他認真、積極、勤學和和善,還讓他得到同學一致的推崇當選為模範生。

怎麼會在小二升小三的暑假就突然過世呢?

原來他們發現他的腦部又長東西,在暑假進行手術治療,手術很成功,卻在後來發生感染而過世。

當我在模糊的淚眼中想起那對母子一樣的笑容時,還是覺得心好痛,即便這已經是好多年前的過去了!

我們擁有健康的孩子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啊!即便孩子有時候學習的狀況不穩定;即便孩子有時候會犯錯;即便孩子有時候就是卡住了不知道該怎麼辦,但當外面那些問題都解決時,我們不是還有一個健康的孩子嗎?

如果教養一個健康的孩子都讓我們覺得那麼辛苦,那家有特殊生孩子的家庭,他們的日子到底要怎麼熬呢?
很多家有外表健康孩子的家庭卻不快樂,為什麼呢?孩子如果長期在被打、被罵、被忽略的環境中成長,其實心靈是不健康的。反之有些特殊生孩子的家庭中,父母的愛與支援撐住了孩子的病痛與需求,家庭裡還是充滿溫暖關懷的滋潤型家庭,而常常洋溢笑聲和歡樂。

其中的差別,就在於愛的給予方式不同。

很多長期施行打罵教育的家長,會覺得這是他愛孩子的方式。但是總是被打罵的孩子,在恐懼中只想著要如何保命求生,其實是沒有辦法安心學習的,更不可能感受得到打罵是父母的愛。

被忽略的孩子,常常是家庭社經地位的兩種極端。社經地位差的父母可能忙於賺錢餬口,根本沒有心力注意孩子;社經地位高的父母是幫孩子安排好一切,而忽略孩子的真實需求。當孩子長期被忽略,他怎麼能發展成長為他自己呢?

沒有一套標準的教養流程適合所有的孩子。

因為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,因為每一個家庭的資源也都不同,但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平安健康的成長。

我們只要不打、不罵、不忽略,用心傾聽、真心交流,以孩子為本,給孩子量身打造的愛和剛剛好的管教,陪著孩子走穩成長的路,讓他有自信和力量,開創未來的路,就算是完成了教養的基礎。

歡迎加入剛剛好管教的行列,把父母的控制力,變成孩子的自制力,給他們長成自己的勇氣與機會。

#剛剛好的管教:放心與放手,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36sxbo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VspZ9H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T48eg5
momo:https://bit.ly/3k7Inz9
讀冊:https://bit.ly/3hxZhVJ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